更新时间:2025-09-03 05:48:54 浏览: 次
叶县1号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,凭借其显著的带动势能和辐射效应,不仅串起了沿路的山水田园、历史文脉,还带富了山乡群众,成为河南省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样板。
叶县1号公路全长100公里,总投资11.08亿元,于2019年8月20日开工建设,2021年9月实现全线号公路如银线串珠,贯穿叶县南部的辛店、保安、夏李、常村4个山区乡镇,途经45个行政村,覆盖全县近三分之一区域。自建成至今,叶县1号公路先后获评首届河南“最美公路”、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、“公路旅游”特色路等称号。
公路通则百业兴。随着叶县1号公路全线贯通,蜿蜒的柏油路串起深山与外界的联系,为沿线特色产业注入蓬勃生机。过去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张武岗红薯,如今搭乘便捷交通走出山村,成为俏销市场的“甜蜜产业”;辛店镇刘文祥村的千亩果园,依托1号公路优势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,每逢花开和收获时节,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,赏花采果、流连忘返。辛店镇小杂果种植规模已扩展至3万余亩,昔日的荒山薄地,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1号公路不仅激活了特色产业,也为乡村旅游按下“快进键”。沿着公路,游客可以探访红九军诞生地、红二十五军五里坡战斗遗址广场等红色地标,也可览尽楚长城等历史文化遗迹。同时,沿线乡镇结合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游,马头山乐园、豫晨滨湖田园生态旅游区、牛角沟农家乐、听禅谷民宿等特色项目春笋般涌现,乡村旅游成为众多游客沿着1号公路亲近乡土、沐浴乡风、抚慰乡愁的好去处。
村民 许淑华:以前总觉得只有产品能卖钱,现在风景也成了“摇钱树”。自从1号公路通车后,每逢节假日,各地游客纷至沓来,村民们顺势也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生活蒸蒸日上。
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宋佳:我现在所在的是落凫山,我身旁的这条平整的彩虹路就是北部环山生态路的主线,随着北部环山生态路项目的持续推进,现在人们可以驾车轻松地在焦赞山、金牛山、马棚山、平顶山、落凫山、擂鼓台山上穿行,欣赏北部群山绿意葱茏的景致,或在山间小坐、休憩,享受清凉与惬意。夏秋时节,这里已经成为不少平顶山市民游玩打卡地。
市民:以前的时候过来都是土路,走到山顶公园那里都没法走了,现在通了,我们要顺着盘山公路一直到那边去。
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宋佳:这里是平顶山西侧观景台兼自驾游营地,现场我们可以看到,休闲场地的硬化及铺装已经基本完成,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房车营地的露营停车位铺设,在营地北侧,一处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也已经平整完成,方便前来游玩赏景的市民停放车辆。
市民:我觉得挺美的,刚才我们在这里拍了好多的云。我第一次来,还有这彩虹路,我觉得都挺好的。看到咱平顶山越来越好,咱的山、咱的水,就觉得平顶山越来越美了。
北部环山生态路项目包含一主线、九山峰、五环线公里。其中,主线沿平顶山市城区北部山岭布线,东起昆阳大道,西至舒山大道,跨越连接焦赞山、金牛山、马棚山、张寨山、平顶山、落凫山、擂鼓台山、龙山、香山九座山峰,全长40.6公里;五条环山景观游路,全长12.3公里;主线公里。
截至目前,北部环山生态路主线——落凫山、擂鼓台山段断头路已经贯通,落凫山段道路拓宽改造已经完成,龙山至平郏快速路段的道路拓宽改造正在进行,擂鼓台山环线、龙山环线也在加紧实施中,马棚山观景台、平顶山西观景台兼自驾游营地的施工均接近尾声,并将在秋季适宜温度进行绿化。
2019年以来,新华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约6.6亿元,共实施改造354个老旧小区,惠及居民6万多户,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韩婕:老旧小区改造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市民关心和期盼解决的民生难题。近年来,为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,新华区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,让辖区居民住得更加舒心、顺心。
社区居民:以前没改造之前的墙体、路面都比较破旧。现在改造完之后,路面平整、方便快捷,大家幸福度都提高了。
这里是新华区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的居民健身广场,在这个广场内,我们可以看到各项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新程街社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,自2023年开始,小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,社区的69栋居民楼加装了17部电梯,小区内的道路进行了平整硬化,安装了便民座椅,规划了停车位,打造了多个微景观,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。如今,走在小区内让人心旷神怡、身心舒畅。
新华区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党委书记 李进许:新程街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,过去便民设施不健全,环境卫生不是特别的好。自2023年开始,我们逐步对这个小区进行改造,新建了居民的健身广场,对楼体进行了美化提升,新建了垃圾的分类亭,对小区的道路也进行了修复。根据居民的需求,对部分的楼栋也加装了电梯,目前小区的各项的设施基本健全。下一步,我们将会根据居民的需求,进一步做好便民服务,营造更好的环境,让群众在这里生活得更加的舒心。
新华区作为我市建设最早的中心城区之一,老旧小区较多,存在街老、院老、房老、设施老、环境差等情况,群众面临排水难、停车难、休闲难、出行难、消防难等问题。2019年,新华区作为全市试点,先行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,自改造以来,累计投入资金约6.6亿元,共实施改造354个老旧小区,惠及居民6万多户。
新华区住建局七级职员 史晓亚: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,我们坚持规划引领,聘请专业团队整体设计,融入文化元素,打造特色亮点小区,注重民生需求,建立多方协调机制,引入物业及社会资本,完善充电桩、电梯等设施,创新融资模式,通过专项债、市场化运作,拓宽资金渠道,党建引领,群众参与,民意入户率达85%以上。下一步,将加快续建项目进度,全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,为鹰城现代化贡献新华力量。
卫东区政府引入河南中旅集团启动逍窑妙境项目,将废弃砖窑与战备粮库重新规划,打造集民宿、餐饮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新场景,让老旧空间焕发新活力。
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白荷:这里是卫东区逍窑妙境,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七十年代建造的战备粮库,大家看我头顶上的这些红砖,保留了最初的肌理和外观,整个度假区共有5个老粮库,每个粮库高10米、宽14米,如今被打造成了餐厅、酒吧、民宿等。走在里面,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。
游客 禹女士:我们是郑州的游客,也是无意中来到平顶山,真没有想到平顶山还有逍窑妙境这么好的景区,这里的管家对我们真的是挺尽心的。茶台、还有住的感觉真的是特别好,找到过去我们小时候那种感觉了。到国庆节有时间的话,我们可能会在这里多住几天。
暗红色砖墙上斑驳的青苔与的钢筋混凝土形成强烈对比,工业遗迹与现代文旅在此完美融合,这个由河南中旅集团投资2.7亿元打造的文旅项目,不仅让废弃老建筑重焕生机,更成为卫东区推动城市更新、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。
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白荷:您现在看到的是霍夫曼砖窑场,是七十年代建造的,总长120米、宽16米,共有36个窑洞进砖孔,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霍夫曼砖窑场之一,如今被打造成美食文化街,将于9月份启动,与市民、游客们见面。
河南省逍遥妙境民宿有限公司 刘丽娜:我们以保护性开发为前提,深挖窑洞文化和粮库文化,改造度假区时保留了大面积的原始墙体,并创新民宿场景设计,配套了多样化的休闲业态,能够满足游客民宿旅居、休闲度假、在地美食、生态康养、会议团建等综合型旅游度假需求。
如今,逍窑妙境二期项目“山脚下露营地”已经开业,游客在露营、烧烤的同时,可以仰望无垠星空,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惬意。砖瓦存记忆,文旅赋新生,这样的逍窑妙境正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动答案。
今天上午,在叶县辛店镇大竹园村花椒种植基地,饱满的花椒缀满枝头,椒农们在枝叶间穿梭,摘下一串串麻香扑鼻的花椒。
叶县辛店镇大竹园村 白保生:咱这750亩花椒基地,种植的全是“大红袍”花椒,品种耐寒耐旱,结出的花椒个大饱满、香味浓郁,今年亩产少说也有1800斤,按市场价格算,每亩收益6000元左右。
自2019年起,大竹园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特色种植,不仅引进“大红袍”花椒品种,更创新推出了“村集体+基地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由种植大户带头示范,手把手传授修剪、施肥、防病虫害等技术,带动周边村民跟着学、照着干。每年7至8月采收季,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花椒从栽种、管护、采摘到后期分拣,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,这也让村民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务工增收“两不误”。
花椒种植基地务工人员 沈娥: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,一天能拿六、七十块,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,这样的日子美得很。
近年来,辛店镇把花椒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“金钥匙”,以大竹园村为核心,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,持续优化产业结构、延伸产业链条。连片成方的花椒田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亮眼,“小花椒”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“大产业”。
8月25日,记者在宝丰县李庄乡祁家村的葡萄园看到,沉甸甸的“阳光玫瑰”挂满枝头,工人穿梭在藤蔓间,细心修剪着枝条。
宝丰县李庄乡祁家村村干部 祁少燕:葡萄园种植面积将近二十亩,预计产量9万多斤,收入一、二十万元。
四年前,这里还是荒坡山地。面对资源瓶颈,祁家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小麦、花生,以收益支付地租、购置葡萄苗和农资,发展葡萄产业。现如今,葡萄产量连年跃升,昔日的荒坡已蝶变为葡萄采摘园。园区不仅与洛阳两大核心水果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,并与20余家商超、连锁水果店建立了直供通道,实现了“产地—终端”的无缝对接。从葡萄园的精心管护,到果实的采摘、分拣、包装、市场销售,这一流程为村民们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,已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、带动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。